蘋果再次祭出饑餓營銷大法,最終效果會怎樣呢?筆者以為,在享受免費廣告,賺足“粉絲”眼球之余,蘋果要提防饑餓營銷的兩種后座力。
首先,網絡上有一句說蘋果的流行語:“一直被模仿,從未被超越”。但是,自從推出iPhone以來,尤其是喬幫主仙逝之后,蘋果的創新能力屢遭質疑——蘋果能不能超越之前的自己?正因如此,手機行業內人士對新一代iPhone遠沒有“果粉”那么激動,因為他們認為:判斷蘋果公司要做什么,只需看它的歷史就夠了。雖然它善于保守所謂秘密,但預測它并不難。對于iPhone5的配置,業內已經有了大致猜測:雙核處理器、800萬像素攝像頭、4.0寸顯示屏,與iPhone4價格相當。與其他即將上架的智能手機相比,新一代iPhone并無太大特別之處。
其次,饑餓營銷大法導致媒體上、市場上充斥了關于新一代iPhone的各種各樣的信息,這些都對提高即將發布的新產品的知名度和公眾期待有正面作用,但正如中國人說的“凡事要有一個度”,如果繼續拖延,不可避免有消費者就會失去興趣,從而移情別戀。此外,在中國市場上,繼續拖延,也會給擅打主場戰役的“中華酷聯”以繼續借勢炒作的機會。
營銷還需返璞歸真
“饑餓營銷”大法確實威力巨大。但在產品從明星慢慢平民化的過程中——iPhone無疑已經走在這條道路上——是不是更應當回歸營銷的根本——為消費者創造為提供價值呢?
產品方面,不斷有專家對iPhone產品的性價比提出質疑。美國MarketWatch專欄作家約翰·德沃拉克(John C. Dvorak)就撰文說“關于最新Android手機、Windows手機,以及iPhone三者之間的優劣爭論,我聽到的太多,也參與了不少。但坦白的說,和Android手機相比,無論是iphone還是Windows 手機,都沒有任何品質上的優勢,而Android手機還是最經濟的選擇。Windows手機是我最不喜歡用的,至于iPhone,對我來說已經有些過時了。iPhone的忠實用戶總是宣稱,手機支持的應用程序實在是太棒了,因此他們不會選擇其他手機。但這簡直是自欺欺人,實際上,這些應用程序幾乎每一個都有Android版本,而且大多數售價更低,有些甚至完全免費。”筆者認為這一段評論還是很中肯的。
此外,在中國市場上,蘋果近來不斷有負面新聞曝光,涉及到的問題包括:蘋果供應商大量制造污染、售后服務質量差、不同地區消費者區別對待等等。
要解決從產品到售后服務這一系列問題,保持蘋果品牌的美譽度,這恐怕不是“饑餓營銷”能辦到的事情。